龙8娱乐OFT生活提案丨成都松弛感商业新叙事
成都是一座创意迅速更迭的城市,尤其在新商业叙事上,它正在引发着中国商业前所未有的律动。OFT设计认为,成都商业的成功在于与生俱来的松弛感和敢于“做自己”,这是成都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内核。基于此,OFT团队对成都在地商业进行了深入思考,大胆提出松弛感商业设计提案,希望借此样本,探讨商业户外景观新秩序。
项目位于成都核心区,由南北两组分散的商业建筑构成,户外广场尺度大而分散,对此,OFT团队重点探讨如何构建南北互联通道,他们选择将商业模式从室内引向户外,以公园+商业、社区+商业、兴趣+商业、音乐+商业、艺术+商业等商业模式为出发点,重构混乱无序的户外景观,以不同主题场景,让原本割裂的建筑群再次串联,同时为消费者创造可停留户外休闲空间,促进消费。
除此之外,OFT团队还考虑到成都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”的城市定位,以期营造一种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,通过解构自然界的树、风、水、土等自然元素,对几大场景版块进行风格与功能区分,让自然归于自然。当新的商业便不再拘泥于形式,而是追求内容的自由生长,在非对称与不规律中,新的商业秩序也由此发生。
01PROJECT ANALYSIS项目分析尺度研究-场地尺度①占地面积约29846㎡,接近城市广场尺度;②户外尺度与商业建筑尺度不协调;③尺度过大,以致功能分区模糊④大尺度空间利用率低,存在大量浪费
尺度研究-场地现状①景观步度松散,人流导向混乱;②景观设计平坦,欠缺立体思路缺少焦点;③开放空间与建筑布局互不关联,未产生商业协同效应;④缺乏遮阳建筑物,欠缺宜人的半室外商业环境(特色灰空间);⑤两期商业体量严重割裂,距离太远缺乏连续性;⑥下沉广场离散,未见整合;⑦景观欠缺细化商业主题,空间单一乏味。
化整为零 引自然入局OFT设计以四种来自自然的设计元素:树、水、风、土,构成简洁又灵活多变的景观空间。
组团分区重塑灰空间BEFORE:原方案缺乏主题,尺度欠佳,空间被动,不能与商业建筑产业协作AFTER:重新营造灰空间,以组团手法与商业建筑产生联动。
细化动线 串联建筑群BEFORE:人流松散混乱AFTER:通过尺度控制,人流规划及细致的设计,令景观空间更具层次感,重新与商业建筑群连接,提升项目水平及商业价值。
重构绿化塑宜人尺度BEFORE:只有三个草坪,组织松散混乱AFTER:将开放空间切割,成为不同序列且尺度合适的场景,互相毗邻,节奏紧凑。
分裂的肌理新的景观旨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:通过分裂的肌理,建构最具吸引力与功能性的商业开放空间。
重构城市网络建筑与景观的尺度不一样,以致两者的网格肌理互不相连,需要重新建立能相通的网格,令南北建筑人流互通,实现相互导流。
确立景观尺度原始景观设计多为过渡式,且过于被动,新设计设定多组尺度,让人可驻足停留的商业式开放空间,可与邻近的商业建筑产生协作,又可独立运作成期间Pop-up活动空间,更具灵活性。
现场流线离散,建筑体量与外观均质,难以辨认方向,新设计整合潜在流线,为人流提供清晰的标识指示。
城市针刺Urban Acupuncture针对城市设计学者Jaime lerner的城市针刺理论(类似中医的针灸)针对性解决城市闲置空间的问题,为空洞的开放空间注入活力。
自然元素 立体多元从自然的几何元素中获取灵感,利用不同的自然线条勾画出立体多样性的开放空间。
动态布局 流动设计优化景观设计并没加入额外的设计形式,反之,设计参考了商业建筑屋檐的动态与色调,以多层次的线条,连点接面,重构及呈现充满商业氛围的景观。
概念元素:树线空中网格设计中尽量避免加入占地的设计元素,以减少对视线遮挡的影响,城市网格的肌理置于半空,成为有效的立体导视系统,形成有规律的人流通廊。立体围合错落有致的“树线”雨蓬,形成具方向引渡的步道,同时围合了尺度宜人的立体开放空间,线性的雨蓬,可加入不同的部件,例如LED条灯、导视系统等。动态灯效在自然风格的设计中加入沉浸式的动态灯效,在景观空间范围也能预先感受商业氛围。引导连接南北建筑相距过百米,需要直接有效的视觉连接,同时不能遮挡双边的商业立面,线性的设计语言可取之平衡,成为景观设计的亮点。定义空间以双边或三边雨蓬定义出各种尺度的景观空间,确立空间边界,令人易于辨析不同户外空间的功能。线条变化以线条作为设计语言,在深化设计时,可按照特定的主题功能与场景改变形态。
概念元素:水线水沟散落取消大型集中的传统音乐喷水池,以分散的线性水沟取代,在整个景观场地上平均布置,水景以突出地坪的形式设计,沿边可以让人闲坐,发挥聚人功能。线水流动配合空间的雨蓬网格,水景设计加强了引渡人流进出南北建筑的功效。
概念元素:土线三角台阶斜台的线条由土地生长而成,成为举办活动的点位,多个三角台阶穿插在场地的不同位置,拥有不同座向,与商业建筑相互呼应,产生协同效应。活动组团结合雨蓬、水景和台阶,形成尺度适中的活动空间,形成商业景观的系统,随期间需要定位不同主题。亦可考虑在台阶下增设营业空间,提升商业氛围。活动尺度近年商业活动偏向分散,除节日外亦有主题活动,推助人流。新景观设计的每个event space尺度约300平方米,可举办30-40人的中小型活动,让项目开放空间得以有效利用。增设流线建议利用现有的金字塔,改为可连通B1的出入口,增加地下商业人流的动线。
概念元素:风线轻质幕布除软硬景观,设计还加入轻质幕布,幕布可以随天气环境伸缩,也会随风飘扬,令景观形态更为多变。期间活动幕布下提供举办期间活动及临时搭建的可行性,例如户外餐饮区,周末市集及Pop-up店等等,为景观空间注入商业运作的条件,分散的布局亦令活动安排更为灵活。
邹卓明和张敬贵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,从事设计行业超过15年,有卓越的专业能力/教育背景/社会口碑,并在商业设计领域积淀了深厚的知识与经验。
他们对设计充满热忱,在实践中形成成熟、全面与多元的设计观,重视用户体验与参与感,始终坚持以设计传达一种直指内心的真实生活方式。
当下,CM和Ken专注商业空间品牌化营造,以商业逻辑、消费心理、场景体验为设计原点,通过诠释品牌基因与文化,帮助品牌打造场景资产,重塑品牌形象。
设计工作之外,他们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,在香港室内设计协会担任重要职务,促进两岸三地及亚洲地区设计交流与发展,同时拥有丰富策展经验,曾担任香港室内设计周、广州设计周、中国建博会、中国家博会、网易、新浪等大型展会与媒体平台设计展览策展人。
2021年,邹卓明荣获《PERSPECTIVE》亚太区“40UNDER40卓越设计青年”荣誉,往届知名获奖者包括马岩松、Bjarke Ingels、藤本壮介、何周礼、Joyce Wang、傅厚民等;2024年担任荷兰Frame Awards年度评审。